中医孙贤义主任:一到换季就胸闷?这种呼吸疾病在伺机而动

门徒平台主管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门徒平台主管 > 新闻动态 > 中医孙贤义主任:一到换季就胸闷?这种呼吸疾病在伺机而动
中医孙贤义主任:一到换季就胸闷?这种呼吸疾病在伺机而动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6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我是呼吸科孙贤义医生,每年春夏、秋冬换季时,诊室里总会出现许多眉头紧锁的患者,他们捂着胸口反复念叨:"孙主任,我这胸口像压着块石头,走两步就喘不上气......"这种季节交替时的胸闷气促,往往与一种隐匿的呼吸疾病密切相关—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。

在中医理论中,慢阻肺属于"肺胀""喘证"范畴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"诸气膹郁,皆属于肺",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一旦受损,清气难入,浊气难出,自然会出现胸闷、喘息。我曾接诊过一位姓陈的茶农,常年穿梭在晨雾弥漫的茶园,四十岁出头却已佝偻着背,双手撑膝才能勉强站立。他自述每到梅雨季节,喉咙就像塞着湿棉花,夜间咳喘剧烈时甚至需要跪趴在床沿才能勉强入眠。这正印证了中医"肺为娇脏,不耐寒热"的特性,外界湿邪与体内痰湿相搏,使得气道挛缩、呼吸受阻。

季节更替为何成为慢阻肺患者的"鬼门关"?从中医五运六气来看,立春阳气初升、立冬阴气渐盛之时,人体气血运行处于转换节点。此时若遇倒春寒或秋燥突袭,风寒燥邪易从口鼻直犯肺络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,气温骤降3℃以上,慢阻肺急性发作风险增加20%。去年深秋接诊的王阿姨就是个典型例子,重阳节登山赏菊后贪凉减衣,当晚即出现喉间哮鸣,送来时已出现"三凹征",这正是寒邪束表、肺气郁闭的急症表现。

展开剩余54%

对于这类患者,中医强调"治未病"。在江浙地区,我们常在谷雨、霜降前后开展"固本培元"调理。具体而言,清明前后宜服玉屏风散合二陈汤,取黄芪固表、陈皮理气、半夏化痰之意,帮助患者构筑抵御外邪的屏障。有位退休教师坚持三年在春分服用我们调配的健脾益肺膏方,不仅冬季感冒次数减少,连多年的晨起咯痰也明显减轻。这种"药食同源"的理念,在慢阻肺防治中尤为重要——百合莲子羹润肺化燥,陈皮茯苓糕健脾祛湿,简单的膳食调理就能帮助改善患者体质。

当疾病进入急性期时,我们遵循"急则治标"原则。去年冬天救治过一位重度慢阻肺合并心衰的患者,其舌紫暗、苔黄腻,脉象沉涩,辨证属痰瘀阻肺。我们在西医解痉平喘基础上,加入葶苈子、地龙等泻肺逐瘀中药,配合膻中穴刺络放血,三天后患者端坐呼吸转为高枕卧位,紫绀明显缓解。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,既快速缓解症状,又为后续调理赢得时间。

慢阻肺患者的日常养护需格外讲究"天人相应"。我常建议患者准备两件马甲:晴暖时穿疏肝理气的茉莉香囊马甲,阴冷时换艾绒护胸马甲。对于北方雾霾频发地区,推荐在室内摆放菖蒲、鱼腥草等净化空气的绿植。有位河北患者按照此法调理两年,去年冬季首次实现零住院记录。

看着诊室墙上挂满患者手写的节气养生心得,我深切体会到:慢阻肺的防治不仅是药物与疾病的较量,更是生活方式的重塑。每当听见患者笑着说"孙大夫,今年换季没遭罪"时,那些反复调整处方的夜晚、钻研古籍的周末都变得值得。作为中医传承者,我们既要守住辨证论治的根,也要长出与时俱进的叶,让千年智慧在现代呼吸疾病防治中持续焕发生机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Powered by 门徒平台主管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